根据《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反食品浪费法》《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2024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充分发挥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会商协作,调度和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专班各成员单位严格落实任务分工,细化分解年度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二是印发实施年度工作要点。明确2024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着力推动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浪费问题,加强粮食储存加工流通环节减损保障,遏制餐饮消费浪费,推动粮食和食品合理利用,强化宣传教育引导。
三是加强反食品浪费监督检查。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为抓手,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与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同频同步开展,印发《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继续抓好外卖商家营销规范防止餐饮浪费的通知》,持续规范餐饮外卖营销行为,有效防止餐饮浪费。2024年累计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22350家次,其中涉及外卖商家11177家次,发现问题137个,均已完成整改;责令整改并予以警告案件16宗;公布典型案例10个。
四是贯彻落实节粮减损标准规范。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着力推进粮食作物精量播种、绿色高效收获、烘干技术,开展收获机手素质培训与提升,推进机收减损工程深入人心,熟化节粮减损机械化技术,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努力将水稻平均机收损失率达2%以下。
五是构建粮食损失浪费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粮食生产统计工作,按要求夯实数据质量、统准统全粮食生产数据。开展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并形成工作报告,将库存粮食损失损耗统计分析纳入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
六是强化农业生产环节减损。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和水稻机收减损等技术培训,做好水稻机收减损工作机械、信息、技术等保障服务。全力推进惠东、博罗和龙门3个县水稻机收减损激励机制试点工作,全市26个镇(街)35个点(村)、24个镇(街)共36个点(村)分别开展夏、秋收水稻机收减损监测工作,损失率均达到水稻机收作业质量标准。
七是加强粮食储存和运输环节减损。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提升仓房隔热、气密等性能。持续改进粮食仓储设施条件,积极推进高标准粮库建设,全市7个新建国有粮库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建高标准粮仓仓容59万吨,全市绿色储粮技术覆盖率超80%,深入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实现地方储备粮信息化数据全覆盖,数据、视频质量均达到A级。加强运输执法和保障力度,2024年全市承接粮食运输的道路货运企业未发生因防护不到位造成粮食损失的情况。
八是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提高粮油加工转化水平,以适度加工为突破口强化加工节粮减损,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参照规定标准开展适度加工。大力发展粮食循环经济,拓展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引导企业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提升饲料利用效率,降低豆粕添加比例。
九是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将反食品浪费督导纳入商务领域督导工作范围,结合安全生产督导部署,通过采取突击暗访、交叉检查等形式,每季度和重点时段对全市餐饮经营场所开展反食品浪费工作督导,加强对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督促餐饮经营主体重视反食品浪费工作,主动提供环保打包服务,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减少一次性餐具的消耗等。2024年,督导检查餐饮企业128家。
十是促进食品合理利用。加强指导,强化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识或集中陈列出售,优化食品标识制度。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网络,推动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再生资源行业管理,着力构建环环相扣的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体系。截至2024年底,已在惠城中心区推进70个厨余垃圾示范小区定时定点收运工作。
十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结合世界粮食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生态日等活动,深化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宣贯工作。通过派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力开展光盘行动倡议书》、知识讲解、海报展示等形式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主题创建活动,营造勤俭节约的社会氛围。2024年,全市开展宣传活动16场,派发宣传物料1600多份;向全市28000多家餐饮企业、100多家商贸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发送倡议书及假期提示短信,全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新风尚。
下来,我市将按照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推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是强化人工智能的运用,持续提高粮食农机化生产水平,减少田间地头收获、加工、运输等环节损耗,推进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二是强化监督指导力度,常态化开展对各县(区)监督指导,依法严厉查处食品浪费行为,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丰富宣传活动的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元化平台,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增强宣传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拓宽宣传广度与深度,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