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门户网站!   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支持IPV6

首 页  
 
本站搜索:
 
 当前位置:
浏览字体:            打印页面
行风热线面对面 | 惠州谋划制定新一轮高企培育计划
 发布时间:2025-02-27 16:36:34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如何?在高企培育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和计划?当前有哪些惠企政策?2月26日10~12时,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做客惠州综合广播《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围绕“强化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主题与听众进行交流互动,展示工业经济发展成果,宣传惠企政策,针对企业和市民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和科普。

5468993.jpg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软包三元电池生产车间。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去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2021年,惠州成为继广、深、佛、莞后广东的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2022年,惠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2024年,惠州全市规上工业企业4762家、高企365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提高到88.9%……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科峰介绍,近年来,惠州工业经济数据亮眼,成为驱动惠州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惠州工业经济是如何发挥“挑大梁”作用的?

  “去年,惠州工业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较往年都有了新的突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琳表示,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各种风险挑战情况下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全市上下凝聚共识,保持战略定力,聚焦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不动摇,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不动摇,聚焦“3+7”产业园区不动摇。

  工业企业数量上有新成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突破5000家,2家企业产值超500亿元、15家企业超百亿元、151家企业超10亿元,700多家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

  在工业规模上有新突破,工业经济总量站上新台阶。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2021年到2024年的4年时间里,惠州工业经济接连跨越1万亿元、1.5万亿元台阶。

  在发展质量上有新亮点,主要表现在惠州在全国排名上有进位、结构性硬实力指标有提升。比如,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评比中,惠州排名第30,较2023年上升了4位。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3.9%、41.3%,持续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在发展潜力上有新进步。近年来,惠州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落地了一批在全省举足轻重的重大项目,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及关联项目落地建设。工业投资连续3年保持千亿级以上体量,去年完成135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9.6%,为近10年最高点。

  惠州高新技术企业达3650家

  工业经济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而高新技术企业的茁壮成长则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参云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高企作为我市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来抓。在2023年实现存量三年倍增的成绩上,2024年依然保持较快增长,达到3650家左右,五年复合增速居珠三角第一,是珠三角3个连续实现正增长的地市之一。

  “在顶层设计方面,我们将紧密跟踪国家政策导向,更新迭代相应政策,谋划制订新一轮高企培育发展行动计划。”钟参云介绍,市科学技术局优化高企奖补政策,力争实现精准扶持,重点提升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

  在树标提质方面,市科学技术局将持续强化高企“六个一”全方位服务体系,提升企业获得感。对于重点企业在科技项目、人才计划等资质申报方面给予一对一重点辅导。面向高企开展产业链对接、创投项目路演和高企高管培训班,帮助中小型高企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引导金融创投基金投资高企,提升企业高层对高企政策的知晓度和认可度。

  同时,钟参云在节目中介绍,目前我市构建了两大科学装置+1个省实验室+7个省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49家省工程中心的创新平台体系,全方位提升了我市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已经成为我市科技成果的策源地。

  多家惠企设立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机构

  随着今年以来DeepSeek等人工智能企业大放异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么惠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节目中,谢科峰介绍,近年来,惠州着眼未来,加快布局智能算力和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抢占新赛道,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新领域。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积极培育工业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对制造业大市惠州而言,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大势所趋,也可以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

  “惠州有良好的电子制造业基础,已出现石头科技、德赛西威等人工智能产品的终端制造企业。同时,厚实的制造业家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杨琳介绍,这几年,惠州龙头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引入智能化装备提升生产效率,向无人工厂、智慧工厂转型。TCL、亿纬锂能、利元亨、德赛西威等实力较强的企业都设立了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机构。

  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算力基础。去年12月,投资超百亿元的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这是大湾区首个超大规模智算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领先、超大规模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单体项目,为大湾区提供算力支撑,带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接下来,惠州将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催生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德赛西威、TCL、利元亨、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开发应用于制造业的行业大模型,推动加工制造与大模型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主动对接小米、华为等产业生态企业,争取更多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项目落户惠州,加快产业发展。

  一揽子惠企政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节目中,有企业代表通过热线电话咨询惠企政策、科技项目申报等事项,节目嘉宾一一作出回应。

  杨琳介绍,这几年,惠州出台一揽子惠企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企业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上个月,《惠州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从支持工业企业达产增效、技术创新、提质创优、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优势传统制造业企业提质焕新、创建制造业绿色低碳标杆、降低用电成本、开拓市场、引育产业人才和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等十个方面提出十类措施,最高奖励300万元。

  在科技领域,钟参云介绍,惠州面向工业类企业开展科技前沿技术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申报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第二种是申报市级科技项目,对竞争性重大研发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分别给予最低200万元和50万元资助,对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的项目,按照技术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第三种是人才项目,除了国家人才计划外,市级人才计划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项目分五档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资助,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给予50万元的资助。

  2025年,中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优化实施机制、增加资金规模。谢科峰介绍,具体到工业设备更新方面,惠州已出台《惠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等政策,同时鼓励各县区依据市级政策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形成市、县区政策联动,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责任编辑: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主办: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电话:0752-2808361 传真:0752-2814398 邮箱:2890286@huizhou.gov.cn
网站标识码4413000008 
粤ICP备14051087号-4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174号
本网站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显示模式浏览